2020年,桑珠孜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727件,审执结2378件,综合结案率87.20%,受案数、结案数同比上升30.37%、32.33%,结案标的达6.34余亿元。结案占比全市两级法院34.06%,受案量再创历史新高,18名员额法官人均办案151件。过去一年,我院紧紧围绕区高院、市中院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坚持司法为民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有力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动拥抱信息科技,强力推进信息化应用
一是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桑珠孜区人民法院党组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使全院干警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是提供人才支持强化培训。实行信息化专人负责、专人维护、专门技术保障,现有信息化工作人员2人。重视区内外信息化各项培训工作,采取“一人参训、全员受益”的方式,“带着任务出去学、载着成果回来讲”。同时主动邀请区高院、市中院老师对各业务部门进行应用培训,提高全院干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三是夯实应用基础助推建设。以审判执行工作实际为需求,投入120余万元新建互联网法庭、速裁法庭和数字化档案,更新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设备等。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提高人民法庭司法能力,院党组积极为2个人民法庭安装科技法庭设备,为确保东嘎、江当人民法庭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保障。
二、深度融合司法审判,激发信息化内生动力
一是深度应用科技法庭。按照区高院关于科技法庭的建设要求,建设了6个科技法庭,实现了庭审直播常态化,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案件585件,总点击率达131.4余万人次,让更多的人了解庭审过程。2020年以来运用科技法庭对617场次案件的庭审情况全程录音录像,随卷保存,既方便了当事人查阅,又有效加强了对庭审过程的监督。
二是信息化建设提升司法服务。按照区高院关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打造成全市法院样板工程,新建诉讼服务中心850平方米,投入资金306万元,全力打造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的诉讼服务中心,科学划分导诉服务区、立案业务办理区、综合服务区,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诉讼服务的亲和力,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减轻群众诉累。
三是信息化建设推进司法公开。积极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司法审判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审判流程、执行信息、裁判文书全网公开和庭审直播公开。开通桑珠孜区人民法院门户网站和藏汉双语官方微信,及时高效地发布工作动态86期210余篇,当事人通过网站、微信平台了解诉讼指南、法院公告、风险提示等,提高司法透明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司法需求。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2020年,裁判文书公开1425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1558件、执行信息公开582件。
四是信息化建设满足多元司法需求。坚持继承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完善“点线面结合”司法服务网络,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依托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创造性地继承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坚持有案办案、无案法宣原则,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并重,2020年巡回办案57件,法治宣传60余场次。全面推进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通过跨域立案系统“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解决异地诉讼难问题,2020年成功协助跨域立案26件,受理跨域立案13件,审核网上立案30件。并率先在全市以互联网庭审模式依法公开审理疫情期间首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受到当事人好评。截止目前通过互联网开庭审理案件15件,解决送达难,启用集约送达新模式47件、电子送达4079人次。
五是信息化建设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以个人工作平台为切入口,覆盖案件全流程,实现“案件信息同步录入、案件节点智能控制、案件办理网上审批、案件情况实时监督”。利用电子卷宗生成系统,实现案件及时录入和监管,数据质量每天通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率100%。双语法官熟练运用藏文审判辅助翻译系统、文书校对系统、法信、聚法平台制作法律裁判文书达80%以上,节约了诉讼时间,得到了当事人的充分认可。
下一步,桑珠孜区人民法院将以全市法院信息化深度应用推进会议为动力,认真落实自治区高院、市中院关于智慧法院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人民群众司法服务需求、审判执行质效需求、审判管理工作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